Gaming Solution / 電競部品
-
Razer電競神器來了!北海巨妖、黑寡婦、曼巴三大猛獸降臨
Razer前陣子才在IFA 2018展出的全新電競套件組,包含電競耳機、鍵盤和滑鼠,超強的硬體新規格和標準,完全吸引小編的注意,所以當這組電競套件出現在小編座位上時,內心有種無法形容的熱血:「我要成為電競人!」 不得不說Razer這個套件組光是外箱就已經給人一種低調的霸氣感了,沒有過多醒目的配色,簡約黑配上大大的Razer標誌,讓人非常期待內容物啊!話不多說,馬上來開箱! 好物怎能只是用眼睛看呢!當然也要實際用用,套件組中包含Razer Kraken Tournament Edition電競耳機(下稱Kraken TE)、Razer Blackwidow Elite電競鍵盤(下稱Blackwidow Elite)以及Razer Mamba Wireless電競滑鼠,各個都是菁英中的菁英,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Razer這次為三大猛獸代表產品帶來的全新突破。 先來看看Kraken TE耳機吧!這款耳機小編在看到Razer IFA的相關新聞之後就非常有興趣,尤其是它還是全球首款支援THX Spatial音頻的電競耳機! 接下來就是小編特別注意這款耳機的原因了,Kraken TE把電競的音質體驗往上拉高了一大檔次,基本的硬體規格已經很強悍,像是音頻範圍介於12Hz至28KHz之間,高低頻極限範圍都優於目前市面上許多電競耳機,還有像是採用Razer調校的50 mm驅動單體等等。 但Kraken TE最厲害的地方是它居然支援目前電影院、錄音室才在使用的THX Spatial音頻,只要將耳機接上隨附的USB音頻控制器,就可以隨時將該功能開啟。 相信你可能會問:THX Spatial是什麼?大家一定都聽過杜比環繞音效,是一個電影院時常在使用的環繞音效音頻,THX Spatial也是同樣的道理,部分電影院已將它作為音場環繞的音頻選擇,同時,它也是專業錄音室所使用的音頻等級,而Razer居然把這麼高階的技術放進電競耳機中。不只如此,藉由THX Spatial音頻的輔助,讓Kraken TE可模擬出5.1和7.1聲道的音頻環境,進一步強化遊戲中聽音辨位的能力。 實際使用看看開啟THX Spatial功能的前後差異,開啟前,由於耳機本身規格能力的表現,在《絕地求生》遊戲中對於敵人位置和槍枝聲響的判斷已經有不錯的能力,但在開啟之後才能更加體會到THX Spatial的強大,聲音遠近的位置判斷的更加清楚,而且就算有敵人位於同棟樓的上下樓處,THX Spatial也能精準的找到其方位。小編試過市面上許多耳機模擬7.1聲道的功能,還沒有一個像Kraken TE這麼到位,它模擬的聲音不模糊,反而很清晰。如果玩家覺得低音不夠清楚的話,還可藉由音頻控制器做17段的低音強化!只能說太神啦! 身為電競玩家怎能少了隊伍的溝通對吧!Kraken TE耳機內建一軟蛇管設計的伸縮麥克風,自由調整彈性非常高。此外,有時候我們在跟朋友一起用語音聊天玩遊戲時,常常會出現遊戲聲音過大、或是隊友聲音太吵的問題,常常要跳出遊戲調整音量,有鑑於此,Kraken TE貼心的在外接音頻控制器上提供「遊戲」/「語音」的平衡調整,方便玩家迅速調整音量。 黑寡婦鍵盤對電競玩家來說想必不陌生,甚至對許多人來說,黑寡婦鍵盤也是電競鍵盤的代表,它的地位不容小覷。而這次新推出的BlackWidow Elite黑寡婦菁英版電競鍵盤是集前幾代鍵盤的優點,並針對功能做特定強化於一身的Razer高階電競鍵盤。 BlackWidow Elite取消了左側的獨立巨集鍵,原本習慣獨立巨集的玩家需重新適應,不過這麼做的好處是鍵盤整體的體積縮小,而且重量減輕些。Razer雖然取消獨立巨集鍵,但取而代之的是讓BlackWidow Elite採用HyperShift功能,讓鍵盤上的每一個按鍵都可以進行編程,其實也是強化巨集能力的表現。 Mamba Wireless無線電競滑鼠在外型上維持和上一代產品的相同設計,配色上也維持一貫的黑色素面設計,小編一直很喜歡這種簡約感。符合人體工學的圓潤外型,讓玩家在長期使用時能減少手部痠痛感,同時為了避免手部滑動和不穩的可能,也在滑鼠左右兩側使用防滑墊的設計,小編認為這設計很不錯,但可能因為是新品的關係,覺得防滑墊的紋路有一點點銳利,可能我跟它還需要一段磨合期吧XD! 硬體上,Mamba Wireless搭載Razer最新的5G光學感測器,提供實具感16,000 DPI以及高達99.4%的解析度準確率,DPI設定為五段式調整,分別為800、1800、4500、9000及最高的16,000。按鍵軸部分使用Razer機械式滑鼠按鍵軸,可耐受5,000萬次的點擊。 無線電競滑鼠近年來有逐漸興起的趨勢,過往玩家都會擔心使用無線滑鼠會不會容易斷線或是延遲的問題,Razer強調Mamba Wireless的無線連接技術比以往產品更加穩定,透過Razer專利的自適應跳頻技術(AFT),以每秒上百次的檢查頻率,持續在滑鼠和2.4GHz連接器間檢查連接,確保兩者之間的連線穩定,以提供穩定的無線品質。 電池續航力的方面,和上一代相比,Mamba Wireless續行約增加150%,Razer說單次充電可提供50小時的電力。小編也實際進行3小時的連續遊戲測試,這期間未出現任何斷線的問題,電池電量則是從最初的45%降至38%,續行表現可圈可點。若是覺得習慣有線滑鼠的話,Mamba Wireless也提供延長線的功能,採Micro-USB連接埠,最遠可加長2.1公尺,使其無線使用彈性更大。 Razer猛獸北海巨妖Kraken TE、黑寡婦Blackwidow Elite、曼巴Mamba Wireless三款電競新品如猛虎出閘般降臨,看得小編真的心癢癢!(我還不去比賽一波!) 握有如此利器該如何才能完整掌握它們的能力呢?這時Razer訓獸師「Razer Synapse 3」軟體登場啦! 經過軟體最新的版本更新後,小編利用Razer Synapse 3將三款產品調整到自己最喜歡的能力值: 首先,因為Blackwidow Elite和Mamba Wireless都支援Razer Chroma RGB燈效的緣故,我將兩個產品的燈效設定為相互連動,光譜循環燈效掃下去,一體式連動的RGB燈效看了94爽! 再來,我將Blackwidow Elite的幾個按鍵設定為自己遊戲常用的幾個巨集,而且把Mamba Wireless七顆可編程按鍵中的側邊兩鍵也改成巨集,玩起遊戲瞬間輕鬆很多!如果覺得這樣的燈效和巨集編程設定不夠用的話,在Razer Synapse 3裡都可以做更多客製化的設定喔! 當然啦!我也沒忘了設定Kraken TE耳機,耳機本身雖然沒有支援Chroma RGB,無法和另外兩個產品互動,但在耳機本身設定的部分也有許多功能可以調整。 主打的THX Spatial音頻可開啟藉由控制器開啟,也可以在軟體中對遊戲或應用程式單一設定開關。 總地來說,小編對於Razer這次推出的IFA電競套件組感到非常滿意,尤其全球首款具備THX Spatial音頻的遊戲耳機,更是為電競耳機周邊立下高標,那個精準的聽音辨位能力真的會讓人回不去。 鍵盤方面也不惶多讓,Razer BlackWidow曾是全球首款機械遊戲鍵盤,具標誌性的升級版BlackWidow Elite現身,勢必將再度抬升「黑寡婦」系列的地位,此外,新款的Mamba Wireless的5G光學感應器和領先業界的AFT技術,也為「無線電競」的體驗帶來新的契機。 廠商名稱:Razer 雷蛇 廠商電話:(02)2341-1038 廠商官網:
-
ROG STRIX Scar II/Hero II強勢來襲,專訪ROG STRIX解析產品設計理念
ROG(玩家共和國)在去年Computex上推出分別主打FPS射擊遊戲和MOBA競技遊戲為主的Scar和Hero電競筆電,廣受玩家喜愛。 今年再度將系列往前推進,除了繼續針對兩者遊戲類型推出Scar II和Hero II以外,同時也將硬體規格往上推升,在價格不過度拉高的前提下,為玩家帶來全球第一台搭載144Hz螢幕更新率搭配3ms反應時間的電競筆電,再度吸引玩家目光和討論。 PCDIY!特別前往ROG部門與該產品經理深入訪談,以了解Scar II和Hero II的製作理念,與產品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 (1) (本篇) (2) (3) --------------- ROG STRIX Scar II和Hero II藉由144Hz和3ms反應時間規格,在近期徹底打響名號,「ROG STRIX」和「ROG」兩者主打的客群並不同。 產品經理劉以淵表示,ROG Strix是ROG品牌旗下,專為eSport電競玩家需求所量身打造的系列,提供最適合他們玩各類遊戲類型所需要的硬體需求,配置出最符合他們需求的使用情境。像是本次的Scar II和Hero II,就是分別針對FPS遊戲和MOBA遊戲類玩家,其搭載第八代Intel Core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GTX 1060以上顯示卡,搭配重頭戲15.6吋的144Hz螢幕更新和3ms反應時間IPS面板。就各方面來說,ROG STRIX都是針對eSport玩家最直接的需求而來。 ROG走的是最頂尖的電競系列,像是這兩年來熱烈討論的世界最薄高效能電競筆電「西風之神」GX501,儘管機身輕薄,但其效能依舊不馬虎,是ROG產品線中「輕薄電競筆電」的代表作;或者是另一款前陣子推出的ROG G703,則是主打「頂級效能」的代表作之一,不只達到Intel Core i9-8950HK處理器等級,同時也搭載NVIDIA GeForce GTX1080 8GB顯示卡,就各方面來說都是桌上型電腦的效能等級,榮獲多項世界第一超頻紀錄。最後還有ROG GX800這款搭載獨立水冷機的電競筆電,都是ROG「頂尖」代表作之一,和ROG STRIX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相對於ROG產品線,ROG STRIX對於玩家來說,一般人或許不想要攜帶太重的電競筆電、又或者想要輕薄的話,就買輕薄筆電搭配桌上型電腦就好,而ROG STRIX系列產品,就是為了在這天秤兩端尋得最佳平衡點,給予輕薄與效能並重。像是ROG STRIX Scar和ROG STRIX Hero從一代起,就針對FPS和MOBA遊戲eSport玩家所需所打造,這次二代產品不只外型更好看,連硬體配備也全面升級,因此廣受玩家們好評。 從整體的外型來看,第一代Scar和Hero四角設計較為圓潤,而新一代Scar II和Hero II邊角設計則是更加方正,也更加透露出陽剛、硬派氣息。此外,同樣是15.6吋的螢幕,但第二代的筆電整體長度比上一代還窄2.33公分,使得筆電整體能更加輕巧,重量僅2.4公斤,但還可以容納得下SSD+HDD的配置(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只能容納SSD),使得整體攜帶性大增,可說是這一代產品中的最大進步處。除此之外,Scar II和Hero II筆電A面的設計雖然同樣採用ROG一刀流設計,但設計上仍有做一些調整。 ROG STRIX Scar II和Hero II筆電A面上一個明顯的設計改變是在ROG Logo上,Logo大小明顯比上一代更大、更顯眼,任何人都能直接看到ROG信仰之眼。此外,ROG STRIX也首次在Scar II和Hero II的ROG Logo上導入Asus旗下的Aura Sync RGB燈效設定,Logo也能有多種燈效模式選擇,並且可以和筆電鍵盤或支援Aura Sync的外接滑鼠連動,讓Scar II和Hero II更加亮眼。 專為MOBA玩家設計的ROG STRIX Hero II改為相對沉著穩重的神秘黑色彩,配上雙色對比的髮絲紋設計,形成相互交叉的動態對角斜紋,用來象徵MOBA玩家英雄驍勇善戰的氣魄,同時也在後方通風口使用烈焰紅配色,營造出符合MOBA玩家神秘、暗黑的經典黑紅配色。Hero II在筆電C面的部份,則是放上特別設計的網路叛客風格圖騰元素,用來象徵戰場上分散的聯盟。 FPS遊戲代表ROG STRIX Scar II,則是維持武器般的塗裝外型,A面同樣以雙色對比髮絲紋,輔以電鍍暗灰色塗裝,以營造鐵灰色的十字交叉紋,設計靈感來自射向目標的子彈,後方通風口則是使用深黑色的散熱片以模仿突擊步槍的冷酷氛圍,打造FPS射手的沉著冷靜和精準槍法。在筆電C面的部份,則是配上Kevlar纖紋和迷彩式的標誌,並且以八層的多層轉印技術打造出精緻的金屬質感,用以象徵戰場上冷酷的生存武裝。 ROG STRIX Scar II和Hero II強化一代產品系列的螢幕表現,使它們更加符合當前eSport選手們的需求,全新的鍵盤設計,也讓長期需要使用鍵盤的玩家可已有舒適的打擊手感。 談到這一代產品最大的進化部份,產品經理劉以淵表示,主要是在螢幕上。Scar II和Hero II的螢幕皆是採用窄邊框設計,讓視覺體驗更有沉浸感。前一代ROG STRIX Scar和Hero兩台筆電都僅具備120Hz螢幕更新率、反應時間已經達到僅3ms。相較之下,二代Scar II和Hero II兩者都採用144Hz螢幕更新率和3ms反應時間的IPS面板,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具備此規格的電競筆電,對於常玩射擊遊戲的玩家來說,144Hz螢幕更新率和3ms反應時間,可說是目前玩家所需要的標準螢幕更新率,而Scar II可以完美符合其需求。至於MOBA遊戲相對來說,也許有人會認為Hero II並不需要如此高的畫面更新速度,但其實在激烈團戰時,高畫面更新率仍然能在眾多技能特效中,維持穩定的流暢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兩種機型都同樣配置144Hz、3ms的螢幕,賦予玩家們在FPS或玩MOBA遊戲時,都能一次滿足他們的需求。 ROG STRIX Scar II和Hero II兩者皆搭載HyperStrike Pro技術的全新鍵盤設計,配置上採取和桌上型電腦相同的配置,且具備4個快速鍵和4個可自訂RGB的背光區以及N鍵不衝突技術和全區防鬼鍵,鍵帽方面也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0.25mm深鍵帽弧線,讓玩家即使需要長期遊玩遊戲也不易感到不適。針對FPS玩家設計的Scar II在常用的WASD四鍵上特別以獨立的白色鍵帽區別,針對MOBA玩家的Hero II則是在QWER四鍵上做同樣設計。 此外,按鍵的外型也經過重新設計和考量,和一般電競筆電按鍵不同,Scar II和Hero II按鍵採半透明式裙邊設計,考量到部分玩家在玩遊戲時會將環境燈光關閉,Scar II和Hero II的半透明式裙邊設計則是讓燈效在陰暗環境更加顯眼,且因為是半透明的緣故,散發出的RGB燈效不至於到影響人眼視線的程度,是個不錯的新設計。 新一代的產品自然要比初代產品更強大,ROG STRIX Scar II和Hero II儘管體積比上一代小,但整體的效能和使用彈性卻更高。 產品經理劉以淵說,有鑑於Intel推出第八代Core處理器,ROG STRIX也讓Scar II和Hero II搭載最新的處理器,最高可搭載Intel Core i7-8750H版本,對效能的表現帶來大幅的提升。至於顯示卡方面,Scar II採用NVIDIA GeForce GTX1070 8GB GDDR5 (另有GeForce GTX1060 6GB版本),Hero II則是採用NVIDIA GeForce GTX1060 6GB GDDR5,差異在於兩者針對的遊戲類型不同,FPS遊戲需要比較高階的顯示卡支援最即時的畫面。 同時,記憶體方面也全面採用DDR4 2666MHz雙通道架構,兩者最高可擴充到32GB的容量。此外,最好的硬體升級來自儲存空間的強化,這一代的產品除了最高可選擇M.2 NVMe PCIe 256GB的固態硬碟之外,同時還搭載最高1TB的Firecuda SSHD,使得玩家的空間使用彈性大幅提升,不必擔心遊戲量過大占用儲存空間的困擾。台灣版上市後,會提供不同儲存空間型錄供玩家選擇。 再看連接埠方面,無論是Scar II還是Hero II,都提供完整的連接埠供玩家日常使用,兩者連接埠的配置也相同,包含共計3組USB 3.1(1組Gen 2、2組Gen 1)、1組USB 3.1 Type-C,HDMI 2.0和mini DisplayPort 1.2供外接螢幕輸出使用。針對電競玩家玩遊戲常配戴的電競耳機,筆電也提供3.5mm耳麥孔供其使用。至於乙太有線網路孔,則讓玩家真正可以帶到LAN Party使用,以有線的方式來玩線上遊戲。此外,機身也有配置高速SD讀卡機以讓玩家能存取行動裝置的記憶卡。 產品經理劉以淵也透露,在設計Scar II和Hero II時,ROG STRIX也針對許多功能做過市場和玩家群調查,目的就是為了讓玩家在遊玩時,能有最好的遊戲體驗。 ROG STRIX為Scar II和Hero II設計了新一代HyperCool Pro散熱系統,使用兩組12V風扇,風扇葉面比第一代版本更多,高達71片,同時扇葉也比第一代更輕薄,也是造就筆電整體能比初代產品更輕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內部的散熱導管方面,也加大面積,為求讓整體的散熱表現得以進一步提升,產品經理劉以淵說能加強筆電20%的散熱效能。最後,在筆電後方的散熱口也有散熱鰭片,加速散熱。值得一提的是,Hero II的散熱設計和Scar II的配色不同,採用醒目的紅色設計,使得Hero II整體更具備電競風的黑紅配色。 一般電競玩家購買筆電後,多數仍會連接有線乙太網路遊玩,然而ROG STRIX為了讓玩家也能順利使用無線網路遊玩,特別設計具專利的RangeBoost天線設計。以往筆電內部僅具備兩隻天線,因此其無線網路會因為空間死角的關係,造成網路連線不穩定,影響遊戲體驗,但RangeBoost設計搭載四隻內置天線,筆電B面螢幕下方和C面鍵盤左右兩側各有兩條,它們會自動根據筆電所在位置提供最穩定網路體驗,無須玩家手動選擇,目的是為了能隨時提供360度的穩定無線網路。 採用窄邊框設計關係,使得Scar II和Hero II的前置攝影機位置位於螢幕右下方,據ROG STRIX統計,多數購買電競筆電的玩家若要從事實況工作,會另外搭配外接攝影機使用,筆電內建的攝影機相對變得不重要,但為應付特殊狀況,Scar II和Hero II仍具備前置攝影機供視訊通話使用。而選擇將其配置在螢幕右下方的原因,則是考量到玩家使用筆電長期遊玩後,身體的姿勢和筆電放置的角度會因此改變,若將攝影機置於螢幕正下方,將會導致呈現出的畫面傾斜,因此,將其選擇配置在右下方,是為了提供最正的影像畫面。 從上述的訪談,我們可以得知,ROG STRIX的電競筆電,就是專為eSport玩家所量身打造。目前推出的Scar II (FPS遊戲專用)與Hero II (MOBA遊戲專用)這兩款電競筆電,可說是ROG Strix的最佳代表作,擁有到位的硬體配置和使用彈性,加上外型設計和遊戲類型相關的元素點綴,再搭配目前首款144Hz、3ms反應時間IPS面板和升級過的硬體,不僅在效能表現上突出,遊戲體驗也能完美符合需求,讓eSport玩家能在戰場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ROG Strix Scar II和Hero II,可說是目前最適合此類遊戲的最佳電競筆電代表。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ROG玩家共和國Computex 2018大爆發:首款電競手機ROG Phone及多款電競設備新品齊亮相
ROG玩家共和國於本次Computex 2018推出多種新產品,包含全新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1200W電源供應器、採用Quad-Dac技術的電競耳機,同時也針對其他產品推出升級版,以及最引人注目的首款電競手機ROG Phone,ROG產品線至此可謂全面到位。 Ryujin和Ryuo是ROG首次推出的水冷散熱器,外型上採用一體覆蓋模式,除了能對處理器散熱外,也能兼顧周邊的其他供電配備,官方表示最高可降溫約20度。 兩款散熱器最大的特色在於內建1.77吋的Color OLED面板,能即時顯示溫度、風扇轉速、電壓等基本資訊,此外,兩款也都支援Asus Aura Sync同步技術,可和其他產品的RGB燈效結合。 其中Ryujin將會有360mm和240mm兩種規格,Ryui則是屬於相對入門級的產品,分240mm和120mm版本。具體的參數規格官方尚未透露。 另一個華碩首度推出的產品線則是ROG Thor白金電源供應器,出乎所有玩家的預料。 除了具備1200W的高供電瓦數和白金80Plus認證的特以外,最主要的特色便是同樣加入了OLED顯示面板,讓玩家可以直接查看Thor的即時供電瓦數附載狀況。 另一個特色則是同樣支援Asus Aura Sync同步技術,可和其他產品RGB燈效同步。 同時,ROG也表示ROG Rapture是是首款支援10GB網路傳輸速度的無線路由器,更重要的是,它同時目前全球第一款支援三頻802.11ax標準的路由器產品,採雙5GHz通道,比傳統802.11ac還要快上2.5倍。 硬體規格方面搭載一顆1.8GHz四核心處理器和256MB的快閃記憶體和1GB RAM,兩組USB連接埠,具備一2.5G Gigabit的RJ-45網路埠,讓玩家可以有更快的有線網路使用。 邊框採用2018年流行的窄邊框設計,讓機身得以更迷你、視覺體驗也更好。處理器上兩者皆可支援第八代Intel Core處理器。不過兩者最大的更新特點在於螢幕,第一代版本的螢幕更新率和反應速度為120Hz、5ms,本次Scar II和Hero II皆升級成144Hz、3ms,也正式宣示電競筆電新標準的來臨。 ROG Delta最強大的特點就是它是目前首款採用ESS高階DAC ES9218 Quad-Dac技術的電競耳機,可以提供更準確的空間辯位和清晰度。 另外,Swift PG27UQ也搭載NVIDIA G-Sync技術,可以減少畫面撕裂的可能,同時,身為華碩家族的電競產品,當然也少不了支援Aura Sync RGB燈效技術, 但最大特色在於手機以外的地方,ROG Phone可藉由不同的基座和擴充配件變化出多種不同的玩法,可接上獨立風扇加強散熱、或是接上左右搖桿讓遊戲體驗更佳,甚至你也可以將畫面接上大螢幕,享受更好的視覺體驗。 詳細的ROG Phone報導可參考: ROG在本次Computex 2018上推出的產品可以說是非常的全面,除了舊有裝置的硬體升級以外,新推出就奪得各界好評的ROG Phone,和補足電腦產品線的散熱器以及電源供應器各個都來勢洶洶!日後若有更多相關產品的實測,PCDIY!也將迅速位各位玩家介紹!
-
ADATA (威剛)推出AROBOT、工規M.3 SSD、強固硬碟,XPG四大主題展現其電競色彩!
今年Computex 2018,ADATA (威剛科技)同樣以絢麗多彩的時尚攤位,成為南港展覽館1F裡最吸睛的廠商之一。這次ADATA除了展現其記憶體解決方案之外,其他像是AROBOT系列的親子陪伴型機器人娃娃,以及智慧語音助理,嘗試打開智慧家庭市場。至於工規記憶體與儲存解決方案方面,則優先展示了M.3 (NGSFF)、SAS、PCIe等規格的SSD,適合安裝於Cloud Server,以建構出企業級超快速的儲存伺服器與資料中心應用。 此外,威剛旗下的XPG電競品牌方面,提供了PC改裝(Modding Solution)、超頻解決方案(OC Solution)、幻彩(RGB Solution)與電競周邊方案(eSport Solution)四大主題。在改裝、超頻與幻彩方面,可搭配XPG的RGB記憶體,讓PC MOD更出色。更有第二代的M.2 SSD散熱器,以及PCIe的SSD RGB散熱器,提供更酷涼的系統運作需求,達成超頻者與改裝者對於效能與燈效的需求。 此外,在各家紛紛推出各式電競周邊的今日。XPG也跨足產品種類,推出電競鍵盤、耳機、滑鼠+滑鼠墊等產品,以滿足玩家們在XPG一次購足的需求。以下就是ADATA在本次Computex 2018的展覽主題內容。 總之,ADATA的各式產品,適合各類消費者選購,尤其是企業產品解決方案,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滿足企業在儲存方面的需求。至於XPG電競品牌,像是水冷記憶體解決方案,可滿足超頻玩家與電競玩家在追求效能與視覺上的各種需求。想要了解ADATA與XPG最新產品,可以到威剛的攤位逛逛喔! 廠商名稱:ADATA –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
-
Hello TT! 歡慶邁入20年,Thermaltake (曜越科技)展示多款水冷電競機殼與套件,打造PC最強MOD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電腦展又來了!這次Thermaltake (曜越科技)在Computex 2018期間,展示多款令人吸睛的電腦機殼改裝(MOD),供民眾參觀。而為歡慶即將邁入20週年,這次曜越推出了全新的Level 20和Level 20 GT RGB高階水冷電競機殼,讓水冷機殼也能如此時尚、亮眼,讓人目不轉睛。 此外曜越也展示其軟硬體整合實力,發表全新AI人工智慧語音控制技術,如同今年曜越電腦展的主題:「SyncALL, Say “Hello TT”」一樣,只要對著手機喊「Hello TT!」,就可以控制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產品,以及電競配備的燈效,讓玩家動口不動手,全面連動您的各式電競配備!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YwSEvzfLE 【COMPUTEX 2018特別報導】PCDIY:曜越科技Thermaltake影音專訪 一進入南港展覽館4樓中間處,就可以看到曜越攤位前方各種吸睛的電腦MOD(改裝)成果展示,這次曜越邀請到《Thermaltake MFC曜越電腦改裝冠軍格鬥賽》及《曜越電腦MOD改裝達人爭霸戰》共12位全球頂尖改裝達人,來展示他們的作品。以下先來看看這些作品吧! 曜越於1999年成立,再過一年就滿20週年了,為了慶祝邁入第20年,曜越推出了全新的Level 20和Level 20 GT RGB高階水冷電競機殼。分成4種款式,以下就分別來看看20週年紀念款-Level 20系列的各種產品吧! 電競椅還不夠,這次曜越也展示其最新的電競桌,以及各式水冷改裝套件,可用來裝飾您的遊戲房間喔! 在AI當道的現代科技下,曜越也展示其軟體整合實力,建立了TT RGB PLUS生態系統。透過結合TT AI人工智慧語音控制科技,以及專利的TT RGB PLUS數位軟體,只要用講的,就可以全面連動、控制RGB燈效。包括機殼(Case)、電源供應器(PSU)、散熱產品(Cooler)、電競配備(Gaming Peripherals),以及和其它配備,讓您動口不動手。 除了主要的Level 20機殼、改機展示、Hello TT人工智慧語音控制,以及各式水冷相關產品之外,曜越也展示自家其他的產品。包括電源供應器、鍵盤、滑鼠、滑鼠墊、耳機、電競椅…等產品,提供玩家電競周邊一站式購足的服務。想要了解這次Computex 2018展覽的曜越各項產品,記得抽空到曜越的攤位逛一逛喔! 廠商名稱:Thermaltake 曜越科技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8797-5788 攤位資訊:南港一館4F M0120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ROG Zephyrus M「無懼.西風之神」效能實測,高規格又輕薄的電競筆電
ROG玩家共和國於Computex 2017發表基於NVIDIA Max-Q架構的Zephyrus(西風之神)電競筆電,其以高階的GeForce GTX 1080 Max-Q晶片、僅有1.69公分的厚度,與超低噪音的特色,成為全球鎂光燈焦點。採用NVIDIA的Max-Q設計參考規範,讓效能型筆電能夠做到又輕又薄又安靜,幾可媲美Ultrabook身軀,卻又具備超強繪圖效能,讓玩家可以效能與輕薄兼顧。Max-Q版本的GTX 1080/1070/1060 GPU,會隨著溫度的高低來調節最佳的執行速度,以達到靜音與效能兼顧的目標。 以ROG Zephyrus來說,就完全符合Max-Q的設計要求,帶給玩家們超高效能的遊戲體驗,卻又能保有安靜(低於40分貝)與輕薄(低於18mm)的兩大特色,讓玩家真的可以帶著高效能的電競筆電趴趴走,走到哪玩到哪。然而這款ROG Zephyrus (GX501系列)採用頂規配備,剛上市搭載第七代Core i7的Max-Q 1080版本,售價已超過9萬元,而2018年新版搭載第八代Core i7的版本,則已衝破新台幣6位數。ROG Zephyrus雖然各種特色都很棒,是追求高階效能的旗艦玩家必收藏的精品,但這對於預算沒有那麼高的中高階電競筆電的玩家們來說,可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 (1) (2) (本篇) --------------- 為讓打算採買中高階電競筆電的玩家們,也能享有與Zephyrus一樣的高科技,ROG再接再厲,另外規劃中高階的機種,於2018年第二季正式推出Zephyrus M (「無懼.西風之神」)!同樣搭載第八代Core i7處理器,但GPU則是直接使用代號Max-P的效能版GeForce GTX 1070/1060 (Max-P的效能桌上型GPU一樣,是能夠發揮全速效能的版本),讓玩家們也能玩那些3A級遊戲。當然商務人士、專業人士拿來工作時,也能享有如桌機般的超高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OG Zephyrus M (GM501系列)的硬體配備,可說是當今15吋等級的電競筆電中,同時兼顧輕薄和效能的機種。目前有兩款型號:GM501GM和GM501GS。兩者的差別在於GPU型號與SSD大小,以及搭配的變壓器規格不同而已,細節如下: ● GM501GS:搭配GTX 1070 8GB GDDR5X GPU、512GB SSD,變壓器為230W ● GM501GM:搭配GTX 1060 6GB GDDR5X GPU、256GB SSD,變壓器為180W 至於其他配備則都一樣,內建Intel Core i7-8750H處理器,提供強悍的運算馬力,搭配內建16GB DDR4 2666記憶體,並預留1組SO-DIMM插槽,可擴充到最多32GB的記憶體容量。至於儲存裝置方面,則配置了Samsung的高效能M.2 NVMe SSD 256或512GB,提供破表級的存取效能,讓玩家開機後,只要5秒即可進入Windows 10。除此之外,這部筆電還裝了一部Seagate FireCuda的2.5吋SSHD (混合硬碟) 1TB當資料碟,讓玩家可以塞入許多的遊戲,不用擔心系統碟容量不夠而動輒去刪除遊戲。 顯示器方面,Zephyrus M同樣配置15.6吋 (16:9)的Full HD (1920x1080) 霧面72% NTSC的IPS級顯示器,可支援144Hz的更新頻率(比Zephyrus老大哥的120Hz還高),並支援NVIDIA G-SYNC (不撕裂、不破圖技術),提供超流暢、無延遲的3D與VR遊戲流暢表現。讓電競玩家在快速激戰中,不會因為破圖而影響到遊戲成績。 此外,筆電內建兩組3.5W喇叭,搭配Sonic Suite音效技術,可將音效輸出最佳化,並可監控負荷與溫度,來保護喇叭不受到過熱或偏移的影響而發生故障。另提供ASUS Sonic Radar III (聲音看得到)技術,可設定聲音方向視覺化,讓玩家在玩PUBG(絕地求生)這類的大逃殺遊戲時,能夠「看」聲辨位,贏得最後勝利。 Zephyrus M與其老大哥Zephyrus最明顯的不同處,在於鍵盤區的設計。先說明Zephyrus為了散熱因素,底座採用完全架高的設計,讓熱量能夠快速排出。至於鍵盤區則是整個往下挪到邊緣,不習慣的玩家可以搭配隨附的鍵盤護腕墊,來打字或玩Game。至於右邊數字鍵區也能當作觸控板區,實際使用時,玩家們要花點時間適應這種特別的鍵盤與觸控板Layout。 而Zephyrus M則是回歸到一般筆電的鍵盤Layout(佈置),在鍵位方面也採用類似桌上型鍵盤的位置(例如F1~F12鈕每4個鈕中間就有間隔、方向鍵獨立不摻雜其他鍵),搭配WASD鈕有特殊標示,鍵盤具備全區無鬼鍵(同時按再多鈕而不衝突的技術),以及1.7mm的鍵程,讓玩家們在賽況激烈而快速盲打時,也能夠快速與精準按到正確按鈕。而額外的4組功能鍵 (音量大/小/麥克風開關/ROG鈕),讓實況主與電競玩家能快速設定音量與麥克風,並快速進入Game Center設定畫面。至於鍵盤的下方,同樣配置觸控板,讓一般商務人士也能習慣這種長久以來的筆電鍵盤區配置,無須重新適應。 由於鍵盤區的Layout回歸於中央,這款Zephyrus M底座架高的設計,僅有先前Zephyrus的2/3左右,高度稍高一些,如此設計可讓鍵盤敲打時,機身更加穩固,且內部可以多塞入一顆硬碟。同樣配置AAS (Active Aerodynamic System,主動式空氣力學系統),加上多配置1組散熱孔,並配置12V的風扇,以及獨家防塵散熱通道,可將灰塵與污垢排出,進行主動清潔,以避免散熱片累積灰塵,長久使用下來亦可保有系統穩定度與使用壽命。 在周邊擴充埠的配置上,Zephyrus M提供HDMI 2.0埠(可將遊戲畫面輸出到外接螢幕)、共4組USB 3.1埠(左3右1),其中一組具備快充功能,另外還具備1組USB 3.1 Type-C埠,並支援Thunderbolt 3的周邊,因此未來若有必要時,可安裝Thunderbolt 3的外接顯示盒,搭配下世代的GPU,即可讓這部筆電的繪圖效能再次大突發,以延續筆電的使用週期。 至於網路方面,Zephyrus M內建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 9560無線網卡,提供802.11ac,雙頻 (2x2,1733Mbps)以及藍牙4.2的無線通訊需求。由於沒有內建有線網路孔,因此若需要去LAN Party以有線方式連線的話,必須自備一組USB 3.0的Gigabit乙太網路卡才行。 ROG Zephyrus M在軟體使用介面上可說是非常用心,只要按一下ROG鈕,即可彈出ROG Gaming Center(電競中心)的主控畫面,提供系統資訊(GPU/CPU時脈與溫度、記憶體時脈/使用量、HDD使用量 )、裝置資訊(CPU與GPU型號)、GPU效能上限、以及各式設定功能與遊戲設定檔(提供三組設定)。下方則有許多功能。分別敘述如下: ● ROG Aura Core:可設定RGB同步燈效,包括鍵盤可設定4區的燈色,提供恆亮、呼吸、彩色循環、彩虹、閃爍等特效,或隨著音樂起舞,速度可設定快、中、慢。並可設定開機、關機、執行中、睡眠狀態時的特效,以及底座「飛行燈」的開閉。 ● GPU模式:可設定省電或全速模式。Optimus為省電模式,亦即切換成透過Intel CPU的內顯(UHD Graphics 630)來顯示,適合工作與節電需求。若切換至GPU模式,也就是切換成由NVIDIA GPU獨顯(GTX 1060/1070)來顯示,並開啟G-SYNC,適合玩遊戲時使用。切換時必須重新開機才有作用。 ● Fan Overboost:可更改風扇模式:安靜、平衡、超高速。若需要玩很久,且維持效能全開的狀態,就可以切換成超高速模式,當然這個模式也會帶來不小的風扇噪音就是了。 ● ROG GameVisual:可針對不同遊戲與使用場景來設定螢幕亮度與對比,如賽車、即時戰略/角色扮演、風景、第一人視角射擊、電影等模式。 ● ROG GameFirst V:針對不同應用程式與需求,來設定網路使用的優先處理順序,以及流量限制。一般都是讓遊戲封包優先處理,再來是媒體串流,最後才是一般應用程式。若有特殊需求即可在這裡更改。 另外,還有XSplit Gamecaster則是讓實況主愛用的直播軟體。另外可設定ROG鈕、Windows鈕、觸控板的開閉狀態。讓玩家激烈戰鬥時不怕誤觸。此外,ROG Game Center搭配Android或iOS裝置的App來與電腦做配對,在同個區網下就能透過手機來監控電腦狀態,並設定各式燈效。 這次我們以GM501GM這部Zephyrus M來進行測試。在效能方面,這款Zephyrus M配置的是NVIDIA GeForce GTX 1060等級的GPU,因此各式主流的遊戲,在Full HD解析度下,皆有不錯的表現,請見附表的各項遊戲測試成績中,在各主流遊戲的最高畫質之下,提供至少50 FPS的傲人成績,最高可達70 FPS的超強悍效能。至於VR方面,在SteamVR測試下達到7.0的高分、VRMark的Orange Room也達到SUPER的等級,因此適合玩各式VR遊戲。 在系統效能方面,由於內建了256GB NVMe SSD當系統碟,循序讀寫效能突破3,000以及1500 MB/s,讓作業系統處理各種讀寫需求都能快速因應。至於1TB SSHD資料碟,循序讀寫效能達到123.7、136.1MB/s,比傳統HDD具備稍快的效能。實際用來安裝多款大型3A級遊戲時,載入速度也算快,也不用擔心硬碟容量一下子就不夠用。 再看散熱方面,透過FurMark燒機15分鐘,在開啟獨立GPU模式下,GTX 1060 GPU溫度從40 °C提升到78 °C,耗電量在待機狀態下大約16~20W,最高到達116W,玩遊戲時的尖峰值為 138W。若開啟Optimus模式之後,GPU溫度變成38 °C提升到78 °C,耗電量在待機狀態下大約10~16W,最高到達107W,玩遊戲時的尖峰值為 135W。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電池壽命方面,透過PCMark8實測三種場景,在Optimus模式下,大約可以維持3小時11分左右。ROG表示,新版BIOS還會針對電量做最佳化,屆時在Optimus模式將可提升到5.5小時的水準。 ▼表1 產品規格配備 ▼表2 元件與綜合效能評測數據 ▼表3 遊戲相關評測數據 外型:★★★★★ (5.0分) 輕薄:★★★★☆ (4.5分) 散熱:★★★★☆ (4.5分) 功能:★★★★☆ (4.5分) 效能:★★★★★ (5.0分)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ROG Zephyrus M「無懼.西風之神」輕薄電競筆電,對於其設計,搭配NVIDIA桌機級版本的GeForce GTX 1060顯示卡,搭配卓越的散熱設計,提供超薄、效能、舒適的使用環境,適合一般中高階的電競玩家,以及商務人士等需求,因此PCDIY!這裡給予高度的評價。 整體來說,ASUS ROG推出這款如此強悍的Zephyrus M (GM501G)系列,採用15.6吋超大螢幕,重量為2.45公斤、厚度僅17.5~19.9mm,不僅能夠玩最新3A遊戲,節電模式亦適用商務應用場合,值得推薦給需要全速效能與輕薄兼顧的玩家們選購。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市場行情:NT$75,900 (GM501GM) / NT$85,900 (GM501GS)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01) (02) (03) (04) (本篇)
-
主流機械軸體橫向介紹,你也可以是挑「鍵」大師!
人類在經過工業革命後,生產任何產品的效率獲得飛漲性提升,亦使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於是消費者們就擁有更多樣化的選擇;再經過圖靈為我們開啟了電腦時代,時至今日,人們對於電腦周邊商品的需求的確亦日漸提升,其中又以必須具備的鍵盤最為大宗。筆者遂藉此機會向讀者們闡述,市面鍵盤「百百款」,怎麼挑你最好買! 機械式鍵盤每個按鍵的「鍵程」有所不同,鍵程所代表意思:按壓按鍵至底時軸體所經的路程;大體上分為兩種:「觸發鍵程」以及「總行程」,此次透過官方所提供的數據作為依據,藉此相互比較,以此窺探在相同的手速之下,鍵程本身對於按鍵的影響。 Cherry MX軸體依據官方數據而論,5款軸當中「青、茶、紅、黑」這4種軸體的總行程皆為4mm,而銀軸的總行程為3.4mm;觸發鍵程以青軸2.2mm為最長,其次為茶、紅、黑軸的2mm,最後為銀軸的1.2mm。可見銀軸為Cherry MX所特製,另名為「速度軸」,確實在觸發鍵程的表現上較其他軸體還短。 Razer機械軸依據官方數據而論,3款軸體當中,綠、橘軸的總行程為4mm,而黃軸為3.5mm;觸發鍵程的鍵程比較,綠軸以及橘軸皆為1.9mm,黃軸則為1.2mm。橘軸整體的設計也朝向短鍵程發展,使觸發速度在足夠的手速之下,能夠比綠軸與橘軸要為快速。 Romer-G機械軸依據官方數據而論,2款軸體的觸發鍵程以及總行程皆相同,在按壓上的體驗除第一點所提「段落感」外,在按鍵的差異上並無明顯差異,皆為總行程3.2mm與觸發鍵程1.5mm設計,對於讀者來說,選擇性來說相對少了一些。 i-Rocks機械軸依據官方數據而論,各自皆有不同的差距,總行程方面4款軸體皆為4mm,再至觸發鍵程而論,以韻軸、逸軸的觸發鍵程2mm為中間值,煉軸為1.9mm而重青為2.1mm,在觸發鍵程上只有0.1mm之間的差距,並不容易感覺得出來。 最後則回到機械光軸,機械光軸本身因為在觸發方式與傳統機械式的差別,所以在按鍵上的選擇目前為青軸、紅軸2款選擇,於Tesoro官方網站當中比無對於鍵程的比較,不過依據筆者推測,其按壓的手感相當近似於Cherry MX中相對應顏色的軸體,不過可以感覺到在機械光軸搭配青軸時,比起其他款式的青軸總行程較長。 最後一項筆者要向各位讀者提出的特點為觸發力道比較,剛剛看過了彈簧以及鍵程的比較之後,可以發現彈簧提供反饋回彈力道,鍵程則是玩家們觸發鍵盤所需時間,那觸發力道就是玩家們的10隻手指頭,在觸發機械式鍵盤按鍵時所需要的力道,也會因應著軸體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施加力量的單位為cN與gf做量測。接下來我們就來比較看看12款軸體,分別有著什麼不同的觸發力道吧! 首先看見Cherry MX機械軸,以官方提供的數據比較,在觸發力道則有著相當多樣的差別,首先以青軸與黑軸而論,在按壓上的力度表現同樣以60cN為觸發;紅軸與銀軸則皆為45cN就得以觸發按鍵,屬於較不需要額外施加力道的軸體,而茶軸則介於二者之間,為55cN,屬於較為平均的數值。 Razer機械軸則有所不同,以官方提供的數據做比較,綠軸本身需要有50cN的觸發力道,橘軸與黃軸則只需要45cN,但是橘軸在按壓時並無黃軸般的線性,不過使用Razer機械軸時,大可不必用有意識的增加自身手指接觸鍵盤時的力道。 Romer-G機械軸以官方提供的數據做比較,Linear的觸壓力道比現較為線性,本身也只需要45gf即可觸發訊號;而相較於Linear較有段落感的Tactile則需要55gf才能夠觸發訊號,雖然比起Linear增加了10gf,但其實按壓後是感覺不太到明顯差距。 i-Rocks機械軸以官方提供的數據做比較,不過在官方並無提供從按下鍵盤的順鍵直至放開瞬間的觸發力道圖形,筆者只能夠透過簡單的數字為玩家們介紹。其中在觸發力道最輕的為逸軸的40gf,依序為50gf的煉軸、60gf的韻軸最後則為75gf的重青。 最後介紹機械光軸,在觸發力道上,上開文章亦有提及因為其獨特之處在於透過光學訊號做傳遞,具有100,000小時的壽命,換算後大約等於34年,這算具有極高的按鍵壽命,在上方與塑膠軸體搭配時仍然受限於青軸與紅軸的限制,以至於在表現上其實近似於消費者們普遍認知當中的青軸與紅軸,並沒有特別的不一樣之處。 還記得上一篇介紹至Razer推出的機械軸,接下來還有關於i-Rocks與其他品牌鍵盤的介紹,玩家們或許能夠在之中找到心中屬意的鍵盤喔! i-Rocks 以台灣自有品牌行銷全球的電腦周邊廠商,不論是在提供辦公室用品、行動周邊、電腦周邊、耳機甚至是滑鼠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成績,並且致力在鍵盤上提供更多的產品,產品的行銷大多也都以鍵盤為主。此次i-Rocks 韻軸的代表為自家的K76M RGB,鍵帽採用雙側透光技術的雙射鍵帽,在按鍵的使用上能夠使其更加耐用與耐磨。此次在K76M RGB 的鍵盤上,有相當特別的設計,雖然此次拿到的是積木的飾板,玩家們可以透過樂積木的底座進行安裝積木,在辦公室內置放自己的療癒小物;除此之外,鍵盤本身也提供了客製化更換飾板的服務,玩家們可以透過其他的圖案飾板將自己的鍵盤改變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增加獨特性。 玩家們對於鍵盤、滑鼠、耳機麥克風等電腦周邊配備廠商,從基本的鍵盤乃至高端的遊戲鍵盤甚至是電競滑鼠皆有涉獵的Logitech,想必各位玩家們對於他們家的產品一定相當不陌生,近年創立自己的「G」系列品牌後,整體具有更電競的表現。此次Romer-GLinear 軸的代表為自家的G512 Carbon。鍵帽的設計採用頂級的材質提供給玩家們最完整的按鍵體驗。在鍵盤本身採用航空級的5052 鋁合金,不只增加其耐用度、剛性,連質感表現也大幅提升,在鋁合金的表面亦有金屬髮絲紋的設計。且G512 Carbon 能夠支援RGB 燈效,可以選擇預先設定背光或是動態效果,能夠再搭配LIGHTSYNC 技術,此項技術能夠動態的與玩家進行的遊戲連動且變化,提供玩家們最好的RGB 體驗。 Logitech 自從推出了自家「G」系列電競品牌之後,又在鍵盤的領域上提供給玩家們相當多樣的選擇,從入門的薄膜式鍵盤,乃至無線鍵盤,當然在電競「G」系列的選擇上也非常多項,自家軸體的表現也令人讚賞。此次Romer-G Tactile 軸的代表為自家的旗艦G810 Orion Spectrum。鍵帽的設計採用抗指紋的無光表面紋理,整體在鍵盤給人的感覺較有種典雅、氣質的感覺,在鍵盤本身的材質雖然採用的是基本的塑膠材質,但是在質感的表現上並不落於人後,整體細節的表現相當紮實。並且在鍵盤的左上方具有多媒體控制鍵,並且提供音量滾輪、播放/ 暫停、停止、下一首以及上一首的按鍵,讓玩家們不必切換至遊戲或是音訊軟體就能夠做控制。 首先看到由Thermaltake推出的Premium X1 RGB,鍵盤採用的軸體是Cherry MX銀軸,既然在產品名稱當中具Premium的字樣,就代表此款產品為Thermaltake所推出的頂級產品。在鍵盤上提供RGB燈效,且除此之外,只要使用自家軟體就能夠挑整5段背光亮度以及燈光效果,甚至還有12種的背光模式供玩家體驗,最特別之處在於還能透過獨家設計的手機APP透過Wi-Fi進行連線互動。而鍵盤能夠額外提供1組3.5mm與USB 2.0接孔,並提供可拆式人體工學的磁吸式手托,給予玩家最高的舒適度。鍵盤的左上方有著RGB亮度、遊戲模式調整以及外捷鍵的設定外,還具有多媒體控制區,給予玩家們撥放按鈕以及音量滾輪,能夠快速控制電腦正在播放的多媒體。 由Cooler Master推出的MasterKeys MK750,鍵盤採用的軸體是Cherry MX青軸,鍵帽則採用PBT二色鍵帽的設計,增加按鍵的實用性以及耐用。本身為窄邊框且搭配陽極處理的鋁質上蓋,賦予此鍵盤更多的視覺饗宴。在電腦連接的部分使用USB 3.0 Type-C連接埠,線材為可拆卸式,讓電競選手或是玩家們在攜帶的時候能夠有更方便。配件也有附上手托,上方也有使用軟硬度適中的軟墊增加舒適性,並且採用磁吸式的方式連接,在長時間遊戲過程當中,能夠有更好的遊玩體驗。鍵盤本身也配有32位元的ARM Cortex處理器,能夠儲存並快速執行玩家所設定的指令以及巨集鍵,最後,在RGB的特效上有著1,680萬色的可調設計,並且在鍵盤下方具有導光條,提供更優雅的表現。 由Roccat推出的Suora,鍵盤採用的軸體是TTC茶軸,鍵帽使用霧面的設計,本體則使用無框的設計,並且採用堅固、精簡的鋁合金外殼作包覆,提供長兼間最無干擾的按鍵平台。在電腦連接的部分使用USB 2.0連接埠,線材為一體式的設計,配件本身只提供產品保固書,為了讓鍵盤有簡潔的設計,捨去手托、邊框以及不必要的媒體鍵,讓玩家們在使用鍵盤時能夠更加的心無旁鶩。在鍵盤高達1000Hz的回報率,將毫無遺漏的反應每個玩家所按的按鍵,不過此次在Soura雖然說只有藍色的單色背光設計,但是依舊能夠支援自家的Roccat Swarm軟體,不只能夠調整背光的模式,也可以設定相關的按鍵設定,並且也能夠透過手機APP調整自己的鍵盤,隨時掌控。 由GIGABYTE旗下電競品牌Aorus推出的K9 Optical,鍵盤採用的軸體是自家開發的機械光軸與紅軸的搭配,鍵帽材質採用PBT材質,與一般的ABS材質相比之下有著更高的硬度以及耐磨度,可以減少鍵帽被磨平的情況;鍵盤本身採用無上蓋的懸浮設計,更俐落的設計才能給予玩家們最好使用的鍵盤。在電腦連結的部分使用USB 2.0連接埠,線材為一體式設計,配件提供產品保固書、拔鍵器及十顆可作更換的鍵帽。鍵盤本身也能夠支援RGB燈效,在單點背光控制支援1,677萬種顏色變化,玩家們可依據遊戲設定,在不同的按鍵當中提供不同的設定以及模模式。最後,K9 Optical全區支援防鬼鍵的技術,不論是哪種按鍵組合都不會發生衝突,可以確保玩家的指令準確輸入。 由吉翁電子旗下的電競品牌Lincats推出的NKEY R3 RGB,鍵盤採用的軸體是凱華茶軸,鍵帽材質採用雙色PBT鍵帽,提供不錯的手感且也不會有鍵盤打油的情況發生,鍵盤本身的外型設計算中規中矩,採用無框的設計,讓玩家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產品配件提供一組USB轉換PS/2的轉接頭,讓玩家們能夠將鍵腦的USB連接埠空出,作更多額外的擴充。NKEY R3 RGB是目前世界上反應最快,只需0.8ms就能夠執行命令的鍵盤。電腦連接的部分採用USB 2.0連接埠,線材為一體式設計,並在鍵盤本身提供搭配軟體的各式巨集鍵。鍵盤本身支援RGB燈效,在全彩的RGB背光燈效上,無須設定軟體或式程式,只需要透過鍵盤上的設定就可以完成1,680萬色的調整與發光模式! 由SuperChannel推出的Phantom採用的軸體為凱華Box白色青軸,鍵帽材質採用二色成刑PBT鍵帽,提供高規格抗油、耐磨損以及不掉字,並且增加鍵帽的使用年限,鍵盤本體經過霧面處理,將質感作提升,產品配件本身提供說明書、拔鍵器以及說明書,電腦連結的部分採用USB 2.0,線材採用可拆卸式的線材,幫助玩家們在移動攜帶鍵盤的時候有更佳的方便性。鍵盤全區皆有RGB燈效,並且提供了10種展示模式、10段色皆變化以及速度調整,也能夠依據玩家們自己的喜好來錄製笑過或式開啟自定義的顏色功能。鍵盤本身也提供全區或6鍵防鬼鍵,只要透過鍵盤上的按鍵就能夠調整,無須額外安裝軟體確實也相當方便。 讀者們是否已經理解,機械式鍵盤與其他種類鍵盤有著什麼不同優勢呢?經常能見到的薄膜式鍵盤,本身的按鍵回饋感較差,需要留意自己是否有按到按鍵或是否按錯,一整天使用下很容易造成心理疲勞。且在快速輸入或玩遊戲時很容易有「卡鍵」情況發生;最後一點,若是薄膜式鍵盤有單鍵毀損的狀況發生,並無法如同機械式鍵盤一樣單換一個按鍵。看完軸體介紹與優勢後,我們透過歸納法幫助讀者統整最適合自己的鍵盤。 首先幫讀者們統整出,段落感強烈與聲音清脆明顯的軸體,此次介紹的各軸體當中,以Cherry MX青軸、Raze機械綠軸、Romer-G Tactile軸、i-Rocks韻軸及重青軸為代表。此類型軸體本身非常適合各式各樣的遊戲以及文字工作者,使用上有著明顯段落感,使用者們能夠明顯感受機械式鍵盤的觸感以及回饋;本身也都具有清脆且較大的聲響,在使用上的「爽度」較為足夠。推薦給各式類型遊戲皆接觸的玩家,或無需顧慮旁人的文字工作者使用。 第二種段落感中等及聲音清脆不明顯的軸體,此次介紹各軸體當中,以Cherry MX茶軸與i-Rocks煉軸為代表。此種類型軸體本身非常適合遊戲以及長時間的輸入使用,因為其段落感無前述的青軸明顯,聲響也沒有那樣明顯,但仍舊在線性中保有了段落感的手感,以及算是清脆的聲響。推薦給時常觸碰各種類型的玩家,以及需要顧及旁人的文字工作者使用。 第三種類型為無段落感亦無清脆聲響的軸體,此次介紹的各軸體當中,以Cherry MX紅軸、Raze機械橘軸、Romer-G Linear軸、i-Rocks逸軸為代表。此種類型軸體本身非常適合MMO PRG遊戲以及文字工作者,使用上無段落感也無清脆聲響,讓使用者們能夠一次按壓到底,不會有半按按鍵的情況發生。推薦給MMO RPG玩家,以及開放式空間的文字輸入者使用。 在此類型軸體還有2種不同的特殊軸體,首先幫各位介紹的是Cherry MX黑軸,與其自家紅軸相同的觸發鍵程與總行程,但彈簧的長度和觸發力道不同,需要更大的敲擊力才能觸發訊號。推薦給喜歡敲擊感,且不怕手指變粗的使用者們。 既然有觸發力道更大的軸體,當然也有更輕盈短小的軸體,Cherry MX銀軸和Razer機械黃軸就相當特別,依舊屬於線性的表現,但這2款軸體的觸發鍵程與總行程皆比其他軸體短,且觸發力道也輕,非常適合快節奏的遊戲使用。推薦給需要「手速」的各類型遊戲,不論是MOBA、FPS或是即時戰略的遊戲玩家們。 最後要提到光軸,因為與正常機械式軸體使用不同的訊號傳輸方式,所以軸體本身還能夠支援「熱插拔」快速更換。不過光軸最後仍要回歸上方塑膠軸體的按鍵,目前有青軸、茶軸與紅軸等組合,玩家們能夠依照上述推薦的挑選方式做選擇。 文末,筆者向各位讀者們闡述了有關於機械軸的發展,介紹市面常見機械軸體,以及如何挑選機械軸體後,就不難挑選到適合自己的機械式鍵盤。但相信讀者們也都明瞭,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在看完了這些介紹後,讀者們要親自身體力行嘗試按壓機械式鍵盤,再做購買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
軸體零死角剖析,挑選機械式鍵盤不必傷腦筋!
不曉得各位玩家們在挑選鍵盤的時候,都是依據什麼標準呢?藉由朋友口耳相傳、網路上形形色色的開箱文、喜愛的實況主介紹還是Youtuber「葉佩雯」?據《莊子.秋水》記載:莊子和惠子出遊,見到橋下的鯈魚悠游的模樣,便提到相當有名的「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爭辯;回到挑選電腦周邊的話題,在電腦使用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鍵盤不也如此?「子非吾,安之『按』之樂」? 讀者們能夠在許多賣場看見鍵盤的身影,不論從「金○發」、「寶○」甚至是「台○手創館」等實體店面,亦或是網路上「P○Home」、「原○屋」、「欣○」還是「蝦○」等虛擬市場皆可見,便宜的款式從百元初就能夠購入,但有些款式動輒需要3、4千元不等,這樣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價格區間,相信也造成許多消費者們購買上的諸多困擾。 姑且先不論廠牌的差異,在產品本身的特點上,就有著各種各類的差別,譬如何謂「薄膜式鍵盤」?又何謂「人體工學」?既然提及相關問題,筆者於此簡單的向各位讀者介紹,這些琳瑯滿目的鍵盤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吧! 首先最常見並無特別提及的話,基本上大多皆採用「薄膜式」的方式做電子訊號傳輸,而薄膜式主要構造由3層薄膜形成,上下層會在按建對應位置,留下圓形的倒電接觸點,中間層則為絕緣層,可以避免上下層直接互相接觸造成短路,當使用者按下鍵盤的按鍵上層,上層導電薄膜就會受到擠壓,而碰觸到下層導電薄膜,藉此傳遞按壓的訊號。也正因為此類鍵盤的生產方式相當簡單,成本也很低廉,大多數的鍵盤皆採用此設計。 再者,所謂的「人體工學」鍵盤,其最基本的概念就是產品本身要符合人本身的生理及心理特點,能夠讓消費者們在使用產品時可以提高效率,並享受到安全且健康的學問。近年此蓋念逐漸被消費者們所重視,而就出現了所謂「人體工學」鍵盤,雖然仍以薄膜式為主,但整體產品有著相當不一樣的外型設計以及使用體驗。 除了不同種類的差別,在同種類的鍵盤上也能夠看見許多額外附加功能,鍵盤本身最初的數量標準為101個,Windows系統為104個,而Apple鍵盤則為79個。當然,諸如此類的要素,會影響著消費者們選購鍵的不同依據,也就直接反應在廠商所推出的鍵盤成品之上。 就隨處可見的差異如是否包含數字鍵盤?是否具有Fn鍵支援?巨集鍵的有或無?鍵盤是否本身具有背光或發光模式?有沒有支援近幾年逐漸流行於各大鍵盤上的RGB燈效等等。整體可供選擇的多元程度已經直指「目眩神迷」的魔幻程度,也難怪消費者們會總是無從選擇起。 筆者聽見了各位讀者們的需求,於是遍尋鍵盤的世界,發現有一種鍵盤,雖然也充滿著令人眼花撩亂、目眩神迷的功能,但在種類的選擇較為單一且討喜,從一般家用、上班使用,再至電玩需求、電競選手,在體驗過後從沒有人能夠忘記它的使用體驗,是的,我們進入主題「機械式鍵盤」! 機械式鍵盤其英文名為Mechanical Keyboard,作為鍵盤的一種獨立於他人的類型,其特色就在於鍵盤上的每一個按鍵,都是獨立的微動開關(Switch,或我們稱之為軸)所組成。在電腦普及的1980年後現代,第一個搭載機械式鍵盤的UDS Comtest CEX-17C斐然問世!就此打開了機械式鍵盤的大門,康莊之路就此展開! 機械式鍵盤本身的訊號傳輸方式較為特別,其可拆分為塑膠軸心、彈簧以及觸發訊號用的銅片,當按下按鍵時,塑膠軸心會擠壓銅片,並使2片銅片接術在一起已發出訊號,放開按鍵時則由彈簧提供回彈力道,藉此機械式作動完成一次鍵盤的敲擊。 機械式鍵盤有別於薄膜式的單一,在選擇上有著非常多不同選擇,從早期IBM公司所設計的橫樑彈簧軸 (Beam-spring Switch),或由日本 ALPS 公司所推出的ALPS 簡易軸,這些都為90年代後期所推出的機械式軸體。但在2018年今日,消費者們能夠於市面上挑選到的軸體,大體區分為以下5種最廣為人知:德國Cherry MX、Razer機械軸、Logitech Romer-G、i-Rocks青軸以及機械光軸。接下來就跟著筆者的腳步,我們不只要一探「軸」竟,還要帶領各位讀者們各個都能成為挑「鍵」大師! 首先第一點要帶讀者認識的,便是機械式鍵盤相當容易辨認的軸體顏色及彈簧比較;大多數人挑選機械式鍵盤的第一步,皆為軸體顏色判讀,從藍色、紅色、綠色、黃色到黑色等等,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顏色做選擇。 Cherry MX機械軸體於1983年正式推出後,旗下有相當多款軸體可供玩家們選擇,總共有「青、茶、紅、黑、銀」等5款顏色供玩家選擇,且各顏色皆各自有其不同的特色。青軸與茶軸較有段落感與「Click」聲響,這是由於透明塑膠與金屬簧片碰撞所發出聲響;而紅軸、黑軸與銀軸則無段落感且無「Click」聲響。 Razer機械軸是自行研發並於於2014年正式推出,旗下有3種軸體提供玩家選擇,顏色共分為「綠、橘、黃」3種顏色。以綠軸和橘軸較有段落感及「Click」聲響,綠軸則透過透明塑膠與金屬簧片碰撞發出聲響;黃軸則無段落感及無「Click」聲響。 Romer-G機械軸本身為Logitech研發,正式於2014年發表,旗下共分為2種軸體供玩家選擇,分別是Tactile與Linear,不過在顏色上沒有區別,皆為白色且相同的設計,單從外觀是難以分辨的。以Tactile較為有段落感,Linear則較無段落感。 i-Rocks軸體共有4種供玩家作挑選,分別為「韻、煉、逸、重青」,在按鍵顏色上軸體本身雖然皆為白色,但是在其底部則為4種顏色分別,分別為「青、茶、紅、天空藍」,韻軸、煉軸、重青軸皆具有段落感以及「Click」聲響,於自家的逸軸有所不同。 機械光軸相比其他機械軸體而論,稍稍有所不同,光軸的觸發是依靠光學訊號,而非原先機械軸物理性的接觸訊號,消除按鍵雙擊、金屬彈片氧化等問題。而在搭配上從外觀並無法判斷,但上方的軸體有「青、紅」2種選擇,青色的機械光軸具有段落感且有「Click」聲響,紅色的機械光軸則無。 再者而論,將軸體拆解後,在每款軸體當中皆扮演相當重要角色的「彈簧」,也會是挑選的重點之一,彈簧主要是提供機械式鍵盤按鍵反饋力道的來源,彈簧本身的長短、強度皆有所不同,也因為消費者本身在選購時並沒有辦法拆解按鍵,所以此處就由筆者幫各位玩家們介紹。 彈簧的比較上,經過筆者實際拆解後能夠發現,「青、茶、紅、銀」這4四種軸體在彈簧長度上大同小異,全部處於放鬆狀態時皆為16mm,唯獨黑軸本身為15mm,較為不同。 Razer機械軸的3款軸體皆相同,軸體彈簧在放鬆之下大約為17mm,並無明顯的差距。 Romer-G機械軸從官方數據得知,在總行程以及觸發鍵程相同,經筆者預估實際在2款軸體的彈簧長度應相同。筆者測量後,彈簧放鬆狀態下長度大約為18mm,彈簧的寬度較寬。 因i-Rocks官方並未提供軸體供拆卸,所以也沒辦法有自己的數據能夠提供給讀者們,但在軸體的使用上,本身承襲著前述提過的ALPS軸系改良而成,所以在軸體的部分較為複雜,彈簧的長度也沒有明確數據能夠提供。在按壓狀態之下,大約介於段落行程與總行程的2.0mm與4.0mm之間,每款軸體則有些微的差距。 機械光軸相比其他機械軸體而論,比較沒有按鍵雙擊、金屬彈片氧化等問題,在青軸與紅軸的選擇上,二者較無差距,放鬆狀態下大約長度都為16mm,唯獨彈簧的圈數看起來有些許不同,所提供反饋的力道多少會有些差別。 再看到鍵程以及觸發力道的介紹前,筆者先讓玩家們看一些鍵盤介紹,不妨從中看看是否有適合自己的鍵盤: 此次採用Cherry MX 青軸的鍵盤,以HyperX 推出的Alloy Elite RGB 作為代表鍵盤。此次產品是今年(2018) 年初CES 上正式發表的第一款RGB 機械式鍵盤,沿用前代產品Alloy Elite 的名字,並正式於2018年台北電玩展展期上市。過去前代產品本身只有單色( 紅光) 的設計,而在越趨講求燈效色彩的今日,HyperX 當然也馬上跟進推出全新能夠調控RGB 燈效的機械式鍵盤。Alloy Elite RGB 機械式鍵盤,採用實心鋼架設計,鍵盤整體十分穩固,鍵帽上方藉由磨砂塗層,且在軸體上選用的是Cherry MX 青軸,增加按鍵的手感與回饋感,再搭配此次特別加入的RGB 燈光效果,不論是在按鍵或是快捷鍵區塊下方的光條也都能夠支援RGB,營造出更勝以往自家鍵盤的視覺效果。在與電腦連接的部份採用介面為USB 2.0,並且在鍵盤後方保留擴充用USB 2.0 連接埠,讓玩家們可以直接接上耳機或是進行手機充電等用途。而快捷鍵的部份,具有背光控制、背光效果、遊戲模式、多媒體控制、滾輪音量鍵等,並且全區皆支援防鬼鍵。 Cherry MX 茶軸的代表為Leopold 推出的FC980M PD,相信有在專攻機械式鍵盤的玩家們對此廠牌都有一定認識,Leopold 本身是一間 韓國相當知名的機械式鍵盤,目前由iKBC 代理進口,在台灣的購物平台網站上依舊可以買到他們家的產品,玩家們也無須擔心!此次主題就以他們採用只有98 顆按鍵的FC980M PD 作為代表。FC980M PD 機械式鍵盤,採用的機械軸是Cherry MX 茶軸,鍵帽使用100% 且1.5mm 的PBT 二色成型鍵帽,在增加遊戲以及實際書寫使用時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而在搭配Cherry MX軸體的同時,為了穩定鍵盤的長時間使用,他們也自行開模設計符合的衛星軸體,使Shift/Back/enter 三個長鍵可以有更好的穩定性,以免只按到最左側或最右側時沒有觸發訊號。 Cherry MX 紅軸的代表鍵盤為ROG 推出的GK2000 Horus,能夠獲得此款「玩家共和國」旗下的旗艦鍵盤,真的非常感謝那位在我們官方粉絲團底下留言的網友,向我們提出此鍵盤的開箱,在此次的主題當中,由它擔任其中一職要角絕對沒有問題!GK2000 Horus 機械式鍵盤,採用的機械軸為CherryMX 紅軸,並且搭配符合人體工學的鍵帽,增加遊戲以及打字使用的順暢度。提供RGB 的LED 燈效按鍵,可以調整5 種預設燈光模式以及1 組可自訂的模式,讓玩家做選擇。鍵盤的右側本身具有亮度調整和多媒體音量的滾輪調整;側邊還有一組ASUS ROG的按鍵,它同時具有Windows 和Caps Lock 的功能按鍵;左手邊則有快速鍵轉換指示燈,左下角有4 組巨集按鍵可供玩家做設定。 Cherry MX 黑軸的代表為Ducky 推出的One2 Horizon,玩家們或許對於Ducky Channel(創傑國際公司) 不是很熟悉,在1998 年創立之際專攻電腦周邊代理的通路商,終於在2008 年創立屬於自己鍵盤品牌,時至今日也正好10 個年頭,在機械式鍵盤的市場上也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此次主題就以他們全新推出全新系列One 2 Horizon作為代表。One 2 Horizon 機械式鍵盤,採用的機械軸是Cherry MX 黑軸,並且搭配多種顏色PBT二色成型不破孔鍵帽增加遊戲或打字使用的順暢度。並且提供3 種不同的背光版本,分別為白色、藍色與無背光。在外觀設計上,仍舊延續了One 系列薄邊框,讓鍵盤呈現更多層次的設計感。 Cherry MX 銀軸的代表為B.FRIEND( 捷旺) 推出的MK6A 玫瑰金,B.FRIEND 為台灣致力於研發電腦周邊設備,目標致力於打造電腦使用者的BestFriend,要以「品質、創新、細節」的三大訴求,打造中高階鍵盤、滑鼠與使用者之間更深厚的情感連結。此次主題以他們全新推出的MK6A 玫瑰金作為代表,此款產品全台可只限量9 隻而已!MK6A 玫瑰金機械式鍵盤,採用的機械軸是Cherry MX 銀軸,搭配的鍵帽是二色PBT 耐磨鍵帽,此次鍵帽亦有雙色設計,為的就是搭配鍵盤外觀所採用全鋁合金的機身設計,並具有玫瑰金的塗裝,再透過陽極氧化以及拋光成霧面,整體在視覺的表現上相當豐富,且整隻鍵盤只有87 顆按鍵,簡潔俐落的身型就位在辦公室也很合。 Tesoro 是一間致力於研發非凡品質、性能、設計與價格兼具優勢的電腦周篇設備廠商,不論在電競或是居家的環境之下,都能夠看見Tesoro的身影,並且不斷打破既有的規則以及獨特的產品,並設計與生產,在鍵盤上更是有著極高的工藝。此次機械光軸的代表為Tesoro 推出的Gram SE幻彩版,採用的機械軸為機械光軸,鍵帽的設計採用雙色射出的鍵帽,並且在表面作霧面處理,為產品本身增添些許的時尚氣息。產品本身也提供RGB 的LED 燈效,在RGB 色彩的調整上總共具有1,680 萬色,且能夠對應八種不同的燈光模是,包括標準、點擊、漣漪、煙火、雷射、呼吸、彩虹波以及單鍵設定,若是玩家們以上的都不喜歡,也能夠自行獨創以及編程屬於自己的色彩學。 介紹完Cherry MX 的機械軸後,終於見著廠商其下有獨立研發的機械軸體的第一間廠商,Razer。相信各位玩家們對於此間廠牌並不陌生,不論是滑鼠、耳機、麥克風、喇叭、筆記型電腦、外接顯卡盒與鍵盤。此次Razer 機械綠軸的代表為自家BlackWidowChroma V2 機械式鍵盤,採用的機械軸為自家研發的Razer 機械綠軸。鍵帽的設計採用相當舒適的塑膠材質,且在鍵盤機身捨棄之前容易造成磨損的皮革漆,改使用較為舒服且耐用的霧面塑膠。至於在軟體支援的部分,則可使用Razer Chroma 調整,提供了1,680 萬種色彩選擇,並且有預先加載的效果當中選擇,當然也可以自行調整設定,打造專屬於你自己的色彩設定,一定不會有「撞車」的可能性。 Razer 在鍵盤的製造工藝上一直都為人稱讚,除了製作機械式鍵盤之外,也有薄膜式鍵盤或是在筆記型電腦上的短鍵程機械式鍵盤,在使用上都有不錯的回響,確實的給予玩家們相當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此次Razer 機械黃軸的代表為自家BlackWidow Tournament Edition Chroma V2,採用的機械軸為自家獨立開發的Razer 機械黃軸。鍵帽的設計採用舒適的塑膠PVC 材質,且在鍵盤本體的部分使用舒適且耐用的霧面塑膠,對於質感的表現也更為突出,在鍵盤整體設計為了最符合電競需求,於是捨棄數字鍵的設計,將鍵盤的設計更為俐落,借此騰出桌面的空間,方便另一側移動滑鼠,對於射擊遊戲的玩家們而論,滑鼠若設定較低的dpi,就需要相對大的面積做移動。 Razer 於2014 年研發自家的機械式電競級按鍵軸後,並不斷的將自家的鍵盤技術向上提升,在每一顆軸體在出廠前都經過了嚴格的測試與驗證,不只擁有絕佳的觸發點,大多都能夠滿足玩家們的需求。此次Razer 機械橘軸的代表為自家BlackWidow Tournament Edition Chroma V2,採用的機械軸為自家獨立開發的Razer 機械橘軸。鍵帽的設計採用一般的PVC 材質,材質雖然較為常見,但是經過特殊的處理之後,使用的感覺並不會太差。而在鍵盤本體的部分,採用的則是較有質感且耐用的霧面塑膠,整體的表現能夠更為亮眼。最後在鍵盤的整體規劃上,此鍵盤「TournamentEdition」的版本,便是以電競為訴求,將數字鍵的部分拔除,替滑鼠在桌面上爭取更多的空間。 只看完了這樣的內容是否還不過癮呢?再稍等幾天就會有下集囉!或是如果讀者們等不及的話,也可以直接購買PCDIY!的五月號雜誌,第二則封面故事讓你一次看到完整版囉!
-
技嘉AORUS與英皇電競G-Rex《英雄聯盟》戰隊結盟,強強聯手 推出最新AORUS B360 G-Rex戰隊特仕主機板AORUSxG-Rex
全球頂尖主機板、顯示卡和硬體解決方案製造商,技嘉科技旗下頂級電競品牌 - AORUS,於今年正式與英皇電競的G-Rex英雄聯盟職業電競戰隊締結聯盟。G-Rex電競戰隊是由曾拿下《英雄聯盟》S2 世界冠軍的中路選手劉偉健(Toyz)領軍,擔任戰隊總教練。G-Rex新陣容初試啼聲,便打出驚人的氣勢,於2018 LMS春季賽獲得12勝2敗十分亮眼的佳績,並將於四月中前往澳門角逐春季賽冠軍寶座,挑戰參加季中邀請賽的資格,爭取出國與眾多世界強隊一決勝負的機會。屆時技嘉AORUS也將鼎力支援頂尖配備,與玩家們一同為G-Rex加油,為最高榮譽奮戰到底! AORUS此次也特別與G-Rex電競戰隊戰隊聯手合作,推出支援最新第八代Intel core處理器的B360 AORUS GAMING 3 WIFI G-Rex特仕主機板,提供電競玩家最實惠的升級選擇,搭載Intel Wireless-AC 9560無線網路模組,支援具CNVi技術的802.11ac Wave2 WIFI及藍牙5.0,搭配第8代Intel Core處理器,可提供超越千兆乙太網路的傳輸速度,讓玩家享受更高速更穩定、涵蓋率更廣的無線網路的體驗,遊戲殺敵更加無往不利。而在Realtek ALC1220-VB高訊噪比音效晶片的加持下,讓音效輸出入更清晰,減少因聽錯指令而錯失克敵致勝的先機。B360 AORUS GAMING 3 WIFI G-Rex特仕主機板採用優質電源供應設計,支援CEC 2019節能規範,並搭載技嘉廣受好評的超耐久優質用料及內建豐富功能,提供更耐久及更省電的主機板選擇,其中技嘉獨家Smart Fan 5技術,讓玩家可以依照需求調整風扇轉速及散熱標的,並智慧切換風扇啟動狀況。而RGB Fusion技術,除了在主機板配置多區LED燈,更支援可搭配RGBW類比燈條及5V與12V供電的各種數位LED燈條及燈板,同時單一連接埠可支援300顆LED同時顯示。透過技嘉專業調校的RGB Fusion應用程式,玩家可以選擇內建的眾多不同的燈光模式或者進一步於進階模式自行調整速度與轉場等效果。而在設定主機燈光配置之餘,玩家亦可進一步控制電腦周邊裝置燈光顯示狀況,創造出具個人風格的電腦系統。絕對是電競玩家桌機搶先升級的最佳首選。 AORUS是技嘉科技專為玩家打造的電競品牌,提供狂熱遊戲玩家專屬的全方位電競產品,包含支援VR的GeForce GTX 系列獨顯電競筆電、極致效能的電競主機板、顯示卡、機械式電競鍵盤、電競滑鼠等,旨在帶給專業玩家最極致的遊戲體驗。
-
Razer Goliathus 軟質滑鼠墊 擁有 Razer Chroma 繽紛加持
全球領先的遊戲生活品牌Razer™(雷蛇)今天宣布推出Razer Goliathus Chroma, Razer最暢銷且經濟實惠的軟質滑鼠墊的多色LED版本,遊戲玩家現在可以自定義多達1680萬種顏色選項和一系列照明效果。 Razer Goliathus Chroma是最新加入Razer Chroma™系列的設備,其中包括屢獲殊榮的Razer DeathAdder Elite遊戲滑鼠、Razer BlackWidow Chroma V2遊戲鍵盤、 Razer Kraken 7.1 V2遊戲耳機等。 Razer Goliathus Chroma可透過Razer Synapse 3(Beta)軟體提供預設的照明效果,如頻譜循環,呼吸和反應,以及用戶可自定義的效果,這些效果可透過支持Chroma的產品實現無縫同步。 Razer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民亮 (Min-Liang Tan) 表示:「我們率先推出了第一款配備Razer Firefly的RGB滑鼠墊,並且我非常高興Razer Goliathus軟質鼠墊能夠加入該產品線。 由於Razer Goliathus的簡單和攜帶性,它是我們最受歡迎的滑鼠墊。 Razer Goliathus Chroma提供了一個偉大的Razer Chroma入門點,讓玩家將個人化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Razer Goliathus Chroma的細緻布質表面針對所有靈敏設定、感應器和遊戲風格進行了優化,可實現快速精準操作,而防滑橡膠底座則可牢固固定。 新的滑鼠墊還具有內建的滑鼠線整理器,便於線的管理。 今天也同時宣布推出Razer Goliathus Chroma Extended,這是一款超大尺寸的滑鼠墊,適用於那些希望將其整個桌面設置在同一表面上的人使用。 基於廣受歡迎的Razer Goliathus Extended,這是全球最大的多色LED滑鼠墊。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 SWIFT PG279Q螢幕實測開箱,27吋G-SYNC電競顯示器中的優質精品!
- 技嘉GIGABYTE G27Q實測開箱,27吋IPS 2K解析度搭載144Hz更新率,平面電競螢幕!
- 華碩ROG SPATHA電競滑鼠實測開箱,有線無線皆夠炫!
- 圓剛AVerMedia易錄卡C985 LITE遊戲直播擷取卡,晉升專業實況主最佳工具
- 技嘉AORUS FI27Q-X電競螢幕開箱動眼看,至尊級王者的視覺體驗!
- 純正電競元素延續、XPG首款電競筆電XENIA 15開箱評測,高質感外觀搭配高效能硬體
- ROG Zephyrus M「無懼.西風之神」效能實測,高規格又輕薄的電競筆電
- MSI 2WAY SLI HB BRIDGE L/M橋接器實測開箱,雙顯示卡發揮全速效能的神兵利器!
- 圓剛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實測開箱,專業實況主遊戲直播神兵利器!
- 年節寒假就是要打電動、NVIDIA讓爽度更上一層樓,feat AORUS GeForce RTX 3070 MASTER 8G
- 畫面由聲音掌控,Razer Hammerhead True Wireless Earbuds開箱
- 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實測開箱,客廳打怪練功最佳利器!